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食品保鮮技術:
低溫冷藏與冷凍:
冷藏(0~5°C):抑制細菌生長,常用於蔬果、乳製品、肉類等。
冷凍(-18°C以下):延長保存期限,適用於肉類、海鮮、冷凍食品。
脫水與乾燥:
日曬乾燥、熱風乾燥、**冷凍乾燥(FD)**等,去除水分,抑制微生物生長,如果乾、海帶、肉乾等。
真空包裝:
移除氧氣,降低氧化與微生物生長速度,常見於肉類、咖啡豆、堅果等。
充氣包裝(氮氣、二氧化碳):
用氮氣取代氧氣,防止氧化,如洋芋片、咖啡等。
高壓滅菌技術(HPP,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):
利用高壓(約4000-6000大氣壓)破壞細菌細胞壁,但不影響食品營養與風味,如冷壓果汁。
食品添加劑:
抗氧化劑(如維生素C、維生素E)減少脂肪氧化,防止變質。
防腐劑(如山梨酸鉀、苯甲酸鈉)抑制微生物生長。
酸鹼調節:
使用醋酸、乳酸、檸檬酸等降低pH值,延緩細菌生長,如醃漬食品。
益生菌與生物保鮮:
透過乳酸菌或酵母等微生物競爭作用,抑制有害菌,如發酵乳、優格、泡菜等。
酶處理:
使用天然酵素(如蛋白酶)延緩變質,如果蔬保鮮處理。
輻射保鮮:
使用γ射線或電子束殺死病原菌,如香菇、馬鈴薯、香料等食品消毒。
奈米包裝技術:
利用奈米銀、奈米氧化鋅等抗菌材料製作食品包裝,延長保鮮時間。
智慧保鮮膜:
透過包裝材料釋放抑菌物質(如香草精油),保持食品新鮮。